6月18日,苏州创投日·苏创投天使及创新产业投资对接会顺利举行。活动上,渶策资本胡斌、锦秋基金杨洁、金沙江联合潘晓峰、君联资本周宏斌、沃衍资本成勇和苏州基金等嘉宾就“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嘉宾们围绕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产业化、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精彩观点摘录如下。
刘豫莎(苏州基金副总经理 业务合伙人)
苏州基金的全称就是苏州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希望引入外部一些市场化的资源,能够对苏州的创新产业引入外部更有活力的元素。
我觉得投资人总体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拥抱技术变革的,但的确,不同的机构在切入的角度上会有不同,有一些更多是在上游的供应链,以及是在底层的算力这块做一些投入,还有一些是在下游的应用角度寻找新的方向。
说到下游应用,苏州是相对偏传统工业基础比较强的城市,我们有各个门类的工业产业,在这些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面对数字产业化或者产业数字化,苏州充满了机遇。
胡斌(渶策资本 创始合伙人)
1.在目前各自关注的领域,你觉得有出现一些变革性的技术吗?
在ChatGPT之前,我们所说的数字化更多是从效率提升的角度来看,我们所投资的消费类企业多多少少都应用到了。GPT之后还会有新的变革。
2.目前大模型发展的阻力是什么?
我个人,包括我们基金对大模型,包括AGI,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我们最近在非常密集的看这类的企业,应该说,国内的这些创业者,整体来说是非常具有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作出世界级的底座大模型的。对投资人来说,希望找到这些众多的公司当中可以闯出来的三到五家,尽可能把钱都放在那里,而不是说我投这个,你投那个,最后都发展不好,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苏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更好的拥抱数字产业化,或者产业数字化的历史机遇。
AI时代来临以后,需要很多人一起做的事情,由于转给了人工智能,所以释放了人类很多创造力,你可以做出一些更精巧的东西,并且可以做大。能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苏州这样的城市,和其他大城市竞争。之前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未来这种可能性变得更大了。
成勇(沃衍资本 创始合伙人)
1.在目前各自关注的领域,你觉得有出现一些变革性的技术吗?
我觉得简单来说,未来几年的创新点,可能很难再说某一个行业突然爆出来,而更多是在底层知识的交差点方面,是不是可以找到新的应用点。
2.目前大模型发展的阻力是什么?
从投工业的角度来说,不管你们怎么做,我就“卖铲子”。怎么做赋能和结合,真正的产生可以超越美国、欧洲甚至是日本的新的机会出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苏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更好的拥抱数字产业化,或者产业数字化的历史机遇。
从我自己投工业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尤其是苏州,是中国制造最厉害的地方,这些领域一定会诞生出真正代表中国的最厉害公司,但是商业模式,可能相比以往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是大家差不多,以后谁有能力拥抱数字化,谁就赢得了竞争。
周宏斌(君联资本 联席首席投资官 董事总经理)
1.在目前各自关注的领域,你觉得有出现一些变革性的技术吗?
在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正在出现大量的机会。比如说我们最看中的算力方面,上游现在半导体领域,这些领域有一批新的公司在出现,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字经济在方方面面的机会,更多是偏行业结合应用的,也有一些是底层数据和算力的新公司。我们看到大部分企业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现在这一批创业者,以及企业家,他自身对企业目标的设定,战略路径实现的步骤,以及资源的整合运用水平已经是相当高了,我们对接下来的投资,还是信心不断提升的
2.目前大模型发展的阻力是什么?
我们对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是有信心的,只是中国和美国可能不一样,两年左右哪些企业可以落地,这是对投资人或者企业接下来的考验。
3.苏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更好的拥抱数字产业化,或者产业数字化的历史机遇。
苏州有几方面的优势。第一,苏州当整体人才资源非常不错。第二,苏州的资金面,包括创投的集聚,资金是够的。第三是产业资源,苏州位于长三角非常重要的位置,数字经济和大模型最终要和这些对接,这三个方面苏州是非常有优势的。正好数字经济可以避开苏州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数字经济对这块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苏州拥抱数字经济和大模型相关业态是有很多优势的。有一些方面我们希望看到加强的,就是真正的高端人才,比如数字经济相关的AI芯片方面的、算法方面的首席科学家、大教授,未来如果可以把这些首席科学家引进过来,整体的经济、产业就会变得更加兴旺。
潘晓峰(金沙江联合 主管合伙人)
1.在目前各自关注的领域,你觉得有出现一些变革性的技术吗?
从传统的硬科技领域、能源的下一代升级、从互联网化到智慧化能源,我觉得是值得重点持续关注的巨大行业。
2.目前大模型发展的阻力是什么?
我们有幸作为中国第一代风险投资人,我们开玩笑,也可能是最后一代碳基生命的风险投资人。而且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不是太多,以后可能就坐在下面旁听了,上面是硅基的人在做决策,要更豁达一点,也更敢于投。
3.苏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更好的拥抱数字产业化,或者产业数字化的历史机遇。
第一是自动化装备和机器人,苏州作为一个非常强的先进制造的基地,这块是要重点发力的。第二是人工智能和汽车,或者说大交通的结合。第三是对能源的智慧化,结合能源的互联网化分布,再配合现在储能的发展,智慧能源应该是一个汹涌的浪潮,如果可以抓住这一波浪潮,对苏州本土的经济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杨洁(锦秋基金 创始合伙人)
1.在目前各自关注的领域,你觉得有出现一些变革性的技术吗?
从经济价值来看,世界经济论坛有一个统计数据,数字经济每提升10%,对该国家人均GDP增长是提升0.5%到0.6%,这个事情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来讲都非常的巨大。
2.目前大模型发展的阻力是什么?
从整个大模型现在的状态来看,我们觉得未来可期,并且现在整个市场方方面面的格局也开始逐渐明朗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我们这些机构的工作了,从每个划分的系列里面挖掘出来值得投资的公司。在很多地方希望大家集中力量支持有限的企业,不然企业的无序竞争比较浪费算力和资金,尤其现在算力是非常大的一个瓶颈。
3.苏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更好的拥抱数字产业化,或者产业数字化的历史机遇。
我分享一些我们看到的商业上大模型产生影响的点。比如说原来一些做数据中台的公司,苦于工作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放在交付环节,这是大模型可以解决的问题。通俗讲,未来可预期的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配备一个工作助理,这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另外是在机器人的领域,对企业的营销成本降低、营销效果增强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